找到相关内容2336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

    ? samādhi?)。梵文的原意以a.的解读方式较为适当,同时也有藏译的左证,中国、日本一般则系采用b.的解读方式, 故汉译本的般舟三昧「佛立三昧」就是依念佛观佛而诸佛现前的三昧、亦即定中见佛[...的法身」。  在中国净土教史上,有关弥陀的三一论争,经常被化约二,一是圣道门的应化身说,一是净土门的报身说,而慧远从法身和化身二者的异质或同质的问题切入,体得了那个超越一切二元对立、永远普遍的存在,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371087.html
  • 试论在西夏的藏传佛教僧人及其地位、作用

    玄照国师慧贤生卒年不详,西夏后期的吐蕃僧人,知金刚之弟子,曾在西夏果海 密严寺传播了藏传佛教噶举派教法,被西夏 封玄照国师。他在西夏传播的经典有《新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》、《新大手印顿入要门》...曾在西夏果海密严寺传授了大手印教法。[24]  拜寺口双塔的西塔塔刹穹室壁面有朱笔书写的梵文,罗炻先生将其:“圆满菩提会成佛,解脱妙法会解脱。清净清净会清净。普遍解脱遍解脱。一切清净佛世尊,以大...

    孙昌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971181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(1)五蕴(五阴、五众)  「蕴」(skandha, khandha) 旧阴或众,具积聚之义,  从个人的身、心乃至广义的物、心,都可以用「五蕴」来说明,  所谓五蕴即「色」、「受」、「想」、「行...微尘积聚色,其体非极微所成,(4)那么,无表色  什么会摄于色蕴中呢?参照《大毘婆沙论》第七十五即可知其原  因,该论云:「无表自体虽无变碍,而彼所依有变碍,故亦名变  碍,所依者何,谓四大种,所依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作用,都约缘起假名说。中论三名中的「 作法」,罗什每置一所字,如:「诸可有所作」,「无所用作法」,原语kriya^ ,指所有的作用或力用言。作即运动,所以或力、用、作用等。这样, 今以论的作(业...果与报,对因而说果,有某种因即得某 种果。报也是果,不过是果中的特别果。梵语vipa^ka,奘师译异熟,报即异 [P168] 熟的古。异熟,即异类而熟,因是善恶,果无记。但这如大众部说善因感善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抄出一本,详加校勘,拟事移译,不果而殁,既逾岁矣。兹得遗卷,每览怃然,研究之余,勉出初分,将回向亡友上生兜率,速得闻熏,成就菩提云。  解题  此论梵本传来中国,前后四。初译元魏佛陀扇多出,次...如各专名除少分外皆用意,不似我国之有不翻使读者难解。又如意义相近之字皆致意分别,不使相混,盖即各当原文不可移易也。以此例勘唐译,乃见自来推许精严者,其实乃多疏漏焉。如云薄伽梵,又云世尊,每于一段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

    迻译不果而殁既逾岁矣兹得遗卷每  览怃然研究之余勉出初分将回向  亡友上生兜率速得闻熏成就菩提云  〔解题〕此论梵本传来中国,前后四。初译元魏佛陀  扇多出,次陈真谛出,三译隋笈多等出,四译唐玄奘...世纪初顷。胜友当时译师上首,出籍颇多,  藏文俱舍论亦其手笔,以今梵本勘之,所译实最精审,此摄  论文当亦尔尔。今举例数端,如各专名除少分外皆用意,  不似我国之有不翻使读者难解。又如意义相近之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7.html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县张义乡下西沟岘出土的两张西夏文卜辞残片,是以中原传统天干地支记日的占卜推算法,说明中原地区的占卜术已深入到西夏的社会生活中。卜辞第一张陈炳应先生:“寅后四变甲时安,己后四变丑时安,申后四变庚时安...被西夏皇帝奉上师。至少在西夏中后期,吐蕃佛教中的噶玛噶举派和萨迦派都已传入西夏。(注:  班钦索南查巴新红史,黄颢,,拉萨:西藏人民出版社,1984年版,转引自史金波西夏的佛教[J]法音,2005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1)

    《维摩》、《法华》未尽深旨,精思十年,心了神悟,乃正其乖舛,宣扬解释。道安佛图澄弟子。其遇澄于邺,约在建武之初,时方受具戒、年当二十。澄以建武十四年卒,相从十余年。时人语曰:“漆道人惊四邻。”虽...。  昙摩罗谶复齐胡本来至河西。沮渠蒙逊遣使至高昌取猛本,欲相参验,未还而蒙逊破灭。姚苌弘始十年,猛本始至长安,三十卷。此中罗字剩。《开元释教录》云:“《大涅槃经》四十卷,或三十六卷,第五,玄始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473408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2)

    室弟子。有明肇轫,定鼎金陵。师弟连翩,望京朝请。太祖嘉其勤劳,召询便殿。答问之际,见智光语通梵汉,命译班的答所携经典。筑庵钟山,给具供张,颇示优崇。智光乃即其《四众弟子菩萨戒》汉文,词简理明,众所...则梁时此说不仅阴阳数术之用,且普遍于文士思想之中。盖亦受佛教之化欤?十二属之说,见于《大集经》中,北凉昙无谶所。宋齐之代,江东西蜀所盛行之典籍也。其说曰:“阎浮提外,南方海中,有琉璃山,名之潮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573409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

    瑜伽”去贯通佛陀的五乘教法,以“八识”去组织宇宙万法。所以,五法和三性都是统摄宇宙万有和佛教义理而开演的理论模式。   首先,关于五法。玄奘在《瑜伽》中五事:相、名、分别、正智、真如。关于五法的...识二无我属于唯识系统,于是将弥勒以降的瑜伽唯识学分法相宗与唯识宗两个系统。欧阳对早期瑜伽唯识思想的发展态势卓有洞见,确有法相、唯识两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源流:法相并不唯识、八识不摄法相。但笔者并不完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6.html